2025-05-22 |
近期A股市场呈现冰火两重天格局:银行板块指数屡创新高,多支个股翻数倍创新高,可今日全市场下跌股票却超过4400只,微盘股更是集体崩盘,北证50单日暴跌6%,“二八分化”严重。
银行板块连续六个季度上涨,指数累计涨幅超40%,多个银行股价创历史新高,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市场超过4000只个股处于年内低位。这种极致分化的"结构性牛市",正在形成特殊的财富再分配效应。
银行股的上涨主要是机构大资金推动,普通股民很难抓住这波行情。而手中持有的中小盘股、题材股却持续下跌,资金不断缩水。面对热点快速切换,股民更是难以跟上节奏,往往追高买入后就遭遇回调,被市场无情收割。
股市投资亏损严重影响了股民的消费信心,大家捂紧钱袋子,不敢轻易消费,对整体经济的消费复苏形成较大阻碍。
一、热点快闪,散户成了“追光者”
自从量化资金发展壮大后,市场的热点切换速度让人眼花缭乱:周一还是AI算力,周二变成新能源,周三又轮到贵金属。这种“打地鼠”式的行情,让散户根本跟不上节奏。更让人崩溃的是,热点刚一露头就被量化资金封死涨停,等散户好不容易追进去,往往成了接盘侠。
雪球上有个股民自嘲:“我就像个追着热点跑的夸父,永远差一步。上周追了半导体,结果被量化砸盘;这周买了消费股,又遇到板块回调。”
这种现象背后,是量化交易利用速度和算法优势进行的高频收割。有案例显示,顶级游资在与量化博弈中都损失惨重,普通散户更是难以幸免。
二、结构性牛市无法带来财富效应:市场更需要“全面慢牛”
经济学里有个“财富效应”理论:股市上涨会让投资者感觉更富有,从而增加消费。美国在疫情后就通过股市繁荣带动了消费复苏,中高收入群体的服务消费显著增长。可在A股,这种效应却失灵了。
结构性牛市下,市场仅部分板块或行业上涨,这对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作用有限,多数股民难以从中获利。因大部分居民并非精准持有上涨板块股票,市场分化导致多数人踏空。而且,这种行情下热点快速切换,普通投资者根本来不及跟上节奏。
有的散户说:他在高点买入的基金至今还亏着30%,平时连下馆子都要算计。“账户天天亏钱,哪还有心情消费?” 这种心态在散户中普遍存在。数据显示,当前A股投资者平均仓位超过70%,大量资金被套牢,直接抑制了消费意愿。
相较而言,“全面慢牛”行情中,各类股票有机会普涨,能让更多股民分享经济增长红利,实实在在增加财产性收入,进而提升消费信心,拉动内需,促进经济良性循环 。
继3月份中央发布《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以来,湖南、江西等各省市都陆续发布各自的方案。昨日,上海也发布了《上海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方案明确提到,要全面落实国家关于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的要求,推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完善市值管理制度,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
但要让消费真正火起来,还需要资本市场的全面繁荣。只有当老百姓的账户不再“绿油油”,消费的春天才会真正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