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导航: 板块分析 | 股票行情 今日股市行情分析 门户网提供最新股市行情决策、股票内参资讯信息。
你的位置:首页 > 股票知识

多放假、多撒钱,正悄然成为拉动经济的“绝杀技”

2025-05-03 | 人围观

2019年,日本在挥别“平成”年号、将其轻轻归入历史长河之际,还玩了一手“大手笔”——直接把长达十天的“十连休”当作一份厚礼,塞进了崭新的令和时代。


这一招,那效果简直像在平静湖面投下巨石,激起千层浪!大阪环球影城单日游客量疯狂飙升至12万之众,银座那些奢侈品店的POS机仿佛被按下了加速键,刷卡的“滴滴”声此起彼伏,都快“热得发烫”了,北海道的温泉酒店更是赚得盆满钵满,营业额跟坐火箭似的,直接翻了三番……


后来日本央行一算账,这波假期操作可不简单,至少给GDP的增长添了0.5%的“一把火”。


可对于日本这波“神操作”,北京鼓楼东大街上卖冰糖葫芦的大爷却满脸的不以为意,撇撇嘴说道:“咱这儿要是放个3天小长假,我一天的销量能顶平时半个月的。要是再多放几天,给我儿子攒个婚房首付,那还不是轻轻松松的事儿!”


听听大爷这豪言壮语,什么叫“你大爷还是你大爷”,这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嘛!


如今,大家正享受着五一“小长假”,先祝各位新老“打工人”节日快乐!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一个脑洞大开,但实实在在利国利民的事儿。


细心的朋友估计已经发现了——


自2025年起,我国法定节假日迎来新调整,新增的2天假期分别落在了春节与五一劳动节,这使得全年法定节假日总量达到13天。


近年来,不少省市积极行动,大力探索带薪休假制度,还为学生群体增设了春假与秋假。如此一来,人们实际能够享受的休假天数,极有可能远远超出这13天的法定标准。


再把平日里的双休日算上,可以预见,未来中国人的休息时间将会越来越充裕。


曾经,996工作制在互联网大厂泛滥成灾,但如今情况已大不相同,众多大厂纷纷取消大小周制度,更有企业主动呼吁员工:“到点就下班,拒绝无效加班!”


无论是法定节假日的延长,还是双休日制度能得到更有效的执行,本质上都是在积极响应“反内卷”与“促消费”的时代号召。


这背后的深意,绝非仅仅多放两天假、少调几天休这么简单。


回顾过去20多年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每一次休假方式的调整,背后几乎都蕴含着化解社会冲击、革新生产方式的深层考量。


就拿广为人知的黄金周来说,它自1999年诞生以来,已经历了三轮重大调整。


第一阶段:黄金周初绽光芒

1999年,国内正深陷国企下岗潮的艰难困境,而国外东南亚金融风暴的余波也开始肆虐实体经济——


彼时,我国出口增速遭遇“断崖式”下跌,从21%骤降至0.5%。


然而,就在1999年的首个国庆黄金周,全国旅游市场却迎来了爆发,出游人次高达2800万,旅游综合收入达141亿元。


黄金周自此声名鹊起,成为旅游市场的“金字招牌”。


第二阶段:黄金周“瘦身”与假期多元化

2007年,黄金周假期迎来了首次重大调整。


五一黄金周被取消,劳动节假期从3天缩减为1天,但通过调休形成了3天小长假;


同时,其余假期被拆分为清明、端午、中秋三个小长假,春节休假起始时间也从除夕调整为正月初一。


这一调整有效缓解了“假日消费过度集中于黄金周”的问题,使消费更加均衡;


此外,缩短黄金周、增加小长假也有助于将更多消费留在国内市场。


到2010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2.54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66亿元。


短短11年间,这两项数据分别增长了9倍和8.27倍;而同期,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26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2.68倍。


第三阶段:调休吐槽与旅游经济井喷

2013年,休假制度迎来第二次调整,全年法定节假日天数仍保持11天不变,但对调休安排进行了优化,同时取消了除夕的法定节假日,新增正月初三为法定节假日。


尽管大伙儿开始对调休制度调侃不断、编出各种段子,但旅游市场的消费增长却势不可挡——


2024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全国出游人次达到7.65亿,国内游客出游总支出高达7008.17亿元,较2010年增长了6倍之多。


当前,我国正面临休假制度的第四轮调整,以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除了2024年11月发布通知,明确2025年法定节假日新增两天之外,高层在今年3月16日还正式出台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该方案着重强调——


“必须严格执行带薪年休假制度,倡导员工将带薪年休假与小长假相连,以实现弹性错峰休假。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探索为中小学设置春秋假。”


你是否察觉到?几乎每一次休假制度的调整,都与国内外的环境变迁以及发展需求紧密相连。


当下亦是如此,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讲:


增加假期、优化休假安排,已然成为应对当前诸多问题最经济、最有效且能实现多方共赢的策略。


首先,确保带薪休假得以落实,并适当延长法定节假日,这实质上等同于间接增加收入。


举个例子,假设隔壁的吴老二月薪为10000元,按照每周工作五天、休息两天,每月工作22天来计算,他的日薪大约是454.54元。


倘若某个月他多享受了一天带薪休假,那就相当于他额外获得了454.54元的收入。如果全年每个月都能多享受一天带薪休假或法定节假日,那么他全年就相当于多获得了5454.48元的收入。


表面上看,落实带薪休假或增加法定节假日似乎会给用人单位带来额外的成本负担,但实际上,这笔费用完全可以通过财政补贴或信贷政策来加以平衡。


而且,相较于直接发放5000多元的现金,采用财政补贴或信贷激励的方式,让用人单位更有动力去落实休假制度,其灵活性也更大。低息贷款、税收优惠或是现金补贴……


这些手段不仅多样,还能让用人单位感受到一种“自主掌控”的积极氛围。


直接发放现金或消费券是一种增加收入的方式,而通过增加假期来间接提高时薪或日薪,同样也是一种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


而这一逻辑也恰恰揭示了996工作制的两大弊端:


一方面,它严重抑制了人们的消费热情。由于工作过于繁重,赚钱又十分不易,人们往往更倾向于储蓄而非消费;


另一方面,它让人们机械地被束缚在岗位上,一边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一边又难以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这种边际效益确实令人质疑。


如此一来,似乎形成了一个不良循环……


其次,在前期通过“假日放水”的策略,确实能够有效刺激消费需求。


我们不妨深入思考一下,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敢于消费呢?


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有钱有闲。


在薪资不变时适度“假日放水”意义重大。


从网红旅游景点个体户视角看,有公式:多放1天假相当于多卖200杯奶茶,可多交租金、结货款、发工资,且能带动消费链。假期里,人们休闲消费增加,旅游、餐饮等行业收入增长。长假还是家庭消费集中时段,大额消费不少,文化消费也活跃,电影等在假期迎高峰,靠假日红利。


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31%,消费仅占13%,经济正从“生产驱动”转向“消费驱动”。 除技术革新,还需靠消费拉动内需,实现“有钱有闲”。


假期设计上,“分散优于集中”。 过于集中易形成“消费腾挪”,造成脉冲式消费结构,应平摊假日消费红利,熨平淡旺季波动。


此外,假期还能促进地域平衡。 假期旅行类似转移支付,东北、西北、西南热门旅游城市相关行业从业者深有体会。虽有人认为旅游业附加值低,但若没有这部分转移支付,情况可能更糟。若觉得旅游转移支付不稳定,可研究“做四休三”或“周休2.5日”。


当下,靠加班内卷维持竞争力已过时,消费对冲出口、引领投资成共识。 操作上,要给大家多放假、放好假,还要刺激本地化消费。今年三月,经济学家李稻葵提出方案,五一黄金周,国家队拿几千亿甚至一万亿,凭身份证去商场吃饭购物,25%由财政买单,即立打七五折,值得思考。


李稻葵教授曾分享过一个上海的实践案例:政府每投入1元补贴,就能撬动4元的消费增长。


乍一看,这似乎会给财政带来不小的负担,但深入分析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场多方共赢的“游戏”——


消费的繁荣会带动生产的扩张,进而促进就业增长和税收提升。


这一连串的连锁反应,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让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都活跃起来。而且,这个循环链条拉得越长,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就越多,受益的人群也越广泛,创造的就业机会也愈发可观……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政府前期投入的财政补贴,其实早已通过经济增长和税收增加等方式,实现了“回本”。


从技术实施的角度来看,我始终坚信:按照身份证信息无差别地发放消费券,其效果绝对比直接发现金更为显著。


就拿我个人来说,如果政府给我账户里打入1000元的财政补贴,我大概率会选择将其存入银行。


有这种想法的人一旦多了,最终的结果只能是:


居民存款总额持续攀升,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而银行因存款过多、贷款需求不足所面临的净息差压力,也会随之不断增大。


然而,如果政府选择按人头无差别地发放消费券,那就相当于实现了精准补贴,能够真正将资金送到那些有消费意愿的人手中,确保每一分补贴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用,避免“打水漂”。


过去一段时间,经济学家们常常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辩论——


在有限的财政补贴资源下,到底应该侧重于支持供给侧还是消费侧?


在我看来,这种辩论其实并无太大必要。只需去问问那些从事餐饮、酒店、零售、家电、手机以及新能源等行业的人:“你们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品过剩还是客户不足?”答案便会一目了然。


推动这一举措,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过去几十年里,我们凭借着全球最为完备的供应链和产业链体系,以及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成功跻身成为全球最大的“乙方”。


特别是在中美贸易领域,尽管其占我国贸易总量的比例仅为20%,但顺差占比却高达40%。


这确实意味着,我们已经到了需要为这条传统“赚钱”路径寻找新的增长点的时候了。


真心希望这一天能够早日到来!


在此,也邀请大家共同思考两个问题——


在当前形势下,我们的消费模式究竟经历了哪些历史性的变革?


在新常态下,消费又将如何塑造经济增长与就业市场的未来格局?


Tags:

拓展阅读:

从零开始学炒股_股票入门基础知识_股票学习

多放假、多撒钱,正悄然成为拉动经济的“绝杀技”

发布时间:2025-05-03 | 浏览:0

从零开始学炒股_股票入门基础知识_股票学习

恢复五一黄金周:破解“人山人海”困局,激活万亿消费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5-03 | 浏览:0

从零开始学炒股_股票入门基础知识_股票学习

人民币涨500点+外围狂飙,A股节后大涨概率超64%!

发布时间:2025-05-03 | 浏览:0

从零开始学炒股_股票入门基础知识_股票学习

中国石化就一季度投资亏损38亿“回应”,但网友仍有几个疑问

发布时间:2025-05-01 | 浏览:9

从零开始学炒股_股票入门基础知识_股票学习

今天,国际油价大幅下跌

发布时间:2025-05-01 | 浏览:6

从零开始学炒股_股票入门基础知识_股票学习

A股4月出现了单针探底,不管你现在几成仓,节后开盘请听我一句

发布时间:2025-05-01 | 浏览:7

从零开始学炒股_股票入门基础知识_股票学习

消费的退潮:当五一黄金周不再"黄金"

发布时间:2025-05-01 | 浏览:8

从零开始学炒股_股票入门基础知识_股票学习

警惕!这10只股票,散户扎堆,危险信号拉满!

发布时间:2025-05-01 | 浏览:5

从零开始学炒股_股票入门基础知识_股票学习

A股跳水!节后大跌?散户如何自救?

发布时间:2025-04-30 | 浏览:8

从零开始学炒股_股票入门基础知识_股票学习

五月份,可能就是真正掀桌子的时候到了!

发布时间:2025-04-30 | 浏览:5